Sunday, July 27, 2008

Newsmakers: Moving on to inspire others

Sia Ling Ling performing a wheelchair dance at the AYA Dream Malaysia Awards last year.
Sia Ling Ling performing a wheelchair dance at the AYA Dream Malaysia Awards last year.

SHE was born with muscular dystrophy, a condition that weakens muscles making one unable to walk normally. And her condition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permanent paralysis.

Until then, Sia Ling Ling, winner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Youth of the Year Award in 2006, plans to give her all in order to inspire all Malaysians that no feat is impossible.

"Winning the AYA award was was such an encouragement. It was like a sign from God to keep going on. I am now convinced that there is much more in store for me. More people to encourage and changes to bring about.

"I used to lack perspective and self-value. I merely did my best in bringing happiness and not inconveniencing those around me.

"Winning the AYA award led me to realise how important it is to love and help others in society."

After suffering much discrimination in her hometown, the 28-year-old moved to Kuala Lumpur at age 14 to make a living, selling handicrafts. She is currently working at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helping other disabled people to gain confidence through skills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At the Dream Malaysia Awards last year, Sia, who was part of the Beautiful Gate Creative Arts Troupe, performed two wheelchair dances that clearly had the audience moved.

After winning the award, Sia was able to further her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thanks to a scholarship from one of the awards co-sponsors, Life College.

Sia recently became a part-time announcer with Ai-FM, a new radio station in town. She is also busy coordinating the 1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Beautiful Gate, and is planning a performance under her arts troupe.

"A lot of things are happening in my life now and I owe it all to the award. Receiving the award, I now know that that God will continue to use my life to inspire others."

Source: NST Online

Friday, July 18, 2008

Helping diabetics lead a normal life

MOST of us take for granted as part of daily life, things like travelling and being gainfully employed. Sadly, many people with diabetes cannot do all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or even just lead a normal life like the rest of us.

With this mind, Bayer Healthcare Diabetes Care and Pharmaforte Malaysia have co-organised a community drive with the Malaysi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DM) and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for The Disabled to help the poor and the disabled with diabetes to monitor and manage their healthcare efforts.

The association and Beautiful Gate recently received the newly-launched No-Coding blood gluco-meters, Contour TS and Breeze 2, for distribution to their members to enable them to undertake con-stant and precise diabetes man-agement,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m to lead a normal life.



For those living with diabetes: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for The Disabled executive director Sia Siew Chin (in wheelchair) receiving the Breeze 2 from Pharmaforte managing director Yeo Ann Chin.

“We believe the national fight against diabetes should be a responsibility shared between NGOs and corporations like Bayer HealthCare Diabetes Care and Pharmaforte,” said the association assistant general secretary K.S. Maniam.

“Diabetes is a chronic disease that requires life-long self-monitoring and we hope to help them undertake constant self-monitoring so they can better manage their condition and enjo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said Bayer Healthcare Diabetes Care country head (SEA) Edward Wo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is event, a paper entitled Glucose Control and Its Impac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presented by renowned cardiologist and the Heart Foundation of Malaysia director Datuk Dr Khoo Kah Lin.

The association is located at No. 2, Lorong 11/4E, 46200 Petaling Jaya (tel: 03-7957 4062).

Beautiful Gate is located at No. 92 Jalan SS2/24, 47300PJ (tel: 03-7873 6579).

Source : The Star

助殘障者融入社會

鄧文村吁公眾伸援手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表示,社會人士應給予殘障者精神及物資援助,以便他們有機會融入社會。

他表示,許多殘障者都擁有一定才華,只是沒有機會發揮。

他呼吁所有非政府組織及私人界,在推動所有社會活動時,提供殘障者工作或表演的機會。

“政府要打造一個愛心社會,這點也需要私人界的配合,例如多聘請殘障者。”

他是為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爆發潛能,縱橫職場”攝影公開賽主持推介禮後,對記者如此表示。

保持正確生活態度

另一方面,鄧文村也鼓勵殘障者應持有正確的生活態度。

“最重要是心靈要健全,生活的力量來自於內心,只要心不受到限制,生活就可以過得充實和多姿多彩。”

美門8月辦攝影賽

此外,鄧文村勸勉殘障者應學習自立自足,在生活問題獲解決後,就可以從事其他藝術活動,從而發揮本身才華。

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將在8月1日起至10月1日舉辦攝影公開賽,希望透過攝影藝術進一步展現殘障者的就業能力。

出席推介禮者包括百樂鎮州議員謝永賢、前百樂鎮州議員拿督林春景、八打靈美門中心管理委員會主席黃位周、美門殘障基金會總幹事謝秀貞、大馬影藝協會主席胡航生、《星洲日報》文教部副主任陳慧嬌及活動贊助商代表等。

星洲日報‧2008.07.18

摘自:星洲日报

展示殘障人士就業能力

星洲美門聯辦攝影賽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及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聯辦的“爆發潛能,縱橫職場”攝影比賽與系列活動,正式推介。

“爆發潛能,縱橫職場”攝影比賽與系列活動是由團結、文化、藝術及文物部副部長鄧文村主持推介禮。此活動的宗旨是透過攝影藝術展示殘障人士的就業能力,並呼吁公共與私人領域提供無障礙設施以方便殘障人士融入職場。

星洲日報副文教主任陳慧嬌在致詞中表示,通過動態的攝影及靜態的展覽,能讓社會大眾更瞭解殘障人士在生活及工作上的困難,同時也讓相關政府部門從中發掘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

她說,星洲日報作為美門殘障基金會活動的長期合作單位,曾經攜手聯辦幾屆的“陽光天使志工培訓營”活動及“化礙為愛”賀卡的義賣活動。

殘障人照片為主題

“爆發潛能,縱橫職場”的攝影比賽將以殘障人士為照片的主題,目的在於提昇社會人士對殘障人士就業需要與設施的醒覺。比賽共分成三個組別,包括學生組,公開組及殘障人士組,每組各設有冠亞季軍及三分安慰獎,所有獎品皆由大馬Nikon有限公司贊助。

這項攝影比賽從8月1日起開始收件,至10月1日截止。該項比賽公開給所有大馬居民參加,報名費為10令吉。每位參賽者不得超過5張作品,並將作品副本、軟件副本及正式參賽表格一同遞交美門殘障關懷基金會。參賽作品需為不經電腦修改的原創作品。

其餘系列活動包括:8月16日舉行的殘障與攝影工作坊,與即將於11月7日至9日在雙威金字塔購物中心舉行的攝影展及殘障人士手藝與服務展銷會,並與當天同步揭曉攝影比賽成績。

欲知更多比賽詳情,請撥電謝靈霖03-78758609。

星洲日報‧2008.07.18

摘自:星洲日报




鄧文村(中)為“爆發潛能,縱橫職場”攝影公開賽主持推介禮﹔左2及左3:胡航生及謝秀貞﹔左5:陳慧嬌;右6:謝永賢;右排前2及前3:林春景及黃位周。

Tuesday, July 15, 2008

22歲車禍下半生靠輪椅

殘障女挑戰潛水耍劍

姓名:林惠玲
年齡:29歲
家鄉:柔佛州亞依淡
家境:家中長女,尚有3名妹妹
工作: 在一間健康護理中心擔任詢問櫃台人員
經歷:22歲發生車禍後半身不遂,之後的一年生命陷入低潮,性格不再開朗;心情逐漸平復后,她學習適應和改變自己去應付接下來的生活挑戰,生活得很充實。

當年的一場車禍,完全改變了她的命運,下半生要與輪椅為伍是一回事,更大的改變是她的生命開始邁向另一段更精彩的旅程;選美、潛水和玩西洋劍等活動都難不倒她。

勇於接受挑戰

這期生命點滴故事主人翁林惠玲,原本是好動好玩的人,因車禍導致脊椎神經嚴重受傷而半身不遂,她用一年時間從人生底谷走出來,並徹底改變,生活變得更積極及多姿多采。

勇於接受挑戰

現在的惠玲笑靨常掛臉上,下半身不能動彈,對她來說不是世界末日,在過去幾年,她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不認識她的人,相信很難想像她參加過輪椅選美賽,而且還有勇氣挑戰水底活動,學習潛水。

她還代表我國殘障人士,報名參加遠東及南太平洋殘障運動會的西洋劍比賽。此外,她還可以玩“飛狐(FLYING FOX)”活動呢!

未來,她有滿腹的計劃、挑戰和憧憬,包括唸大學課程和自己創業。

過去的不愉快,惠玲已不介懷,在談起車禍和受傷經過,她已沒有太大反應,就像在述說一個他人的故事,語氣平靜。

車禍後治療日子最痛苦

追溯過去,她是與朋友共車去參加派對,沒想到回程中發生意外,車內4人中她的傷勢最嚴重。

她只記得自己已經陷入半昏迷狀態,一直叫喊背部很痛。 因為她的傷勢太重,在送往馬六甲班底醫院后,又轉送到吉隆坡馬大醫藥中心治療。

除了脊椎神經線斷了,她的左手臂也骨折,只有右手能動。她住在醫院治療2個月,這是她最痛苦的日子。

惠玲說,車禍后第一個月,家人和醫生都不敢告訴她病情的嚴重性,她自己也不知道已經殘廢,直到一個月后她才知道晴天霹靂的實情,她哭腫了雙眼,朋友一概不見。

咬緊牙關做物理治療

那段期間,她不僅要接受自己残障,也要作物理治療,讓左手早日復原,以便可以自己推輪椅,支撐上下行動。

“每一次做物理治療,我都會哭;從開始要上醫院8樓做物理治療到做完后下樓回病房,我都在哭,因為真的很辛苦。”

那時她每天要練習拿5公斤重的啞鈴,練習最基本的動作和技巧,現在惠玲的左手能回復車禍前的靈活程度,都靠當時她咬緊牙關,含淚下進行一次又一次的練習。

惠玲說,她曾想過放棄,可是善心的護士長一直勸她不要放棄,回想起來,當時如果沒有護士長和家人支持,可能她今日的左手就沒有樣靈活,接下來很多際遇也會有所不同。

惠玲:“自己學習再“站”起來”

有人說,時間是治療心靈傷口的最好靈藥,時間會沖淡一切不愉快的傷痛,惠玲是後來自己開竅,自己學習再“站”起來。

心情平復後,她開始想到未來的人生要怎樣過,她想:開心與不開心都要繼續過日子,何不選擇開心的過?接著,她又想到那時自己才23歲,未來人生路還長遠,父母終有一天會年老,不能繼續照顧自己,她要為自己的未來設想。

那段期間她常去醫院做物理治療,也認識其他殘障朋友,一年后她決定打開封閉的心。

學習如何與人相處

她住在美門殘障關懷中心,開始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照顧自己。

“開始時不習慣, 畢竟以前自己行動自如,生活圈子不一定,如今整個人的生活圈子徹底改變,接觸的環境和人物都不一樣。”

半年后,她開始學會工作,教導智商僅有8歲左右的少女,後來又再申請做電話市場調查員。這份工作維持3年左右,在一次機會下認識到現有工作的這間公司,並在東主推薦下換工。

感謝家人朋友支持

惠玲說,如果不是身邊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與鼓勵,她相信自己的生命不會再“站”起來。

現在的她能自己駕車上班和下班,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和親友的協助,還有老板的信任。

在點算過去29年生命裡的種種,惠玲究竟是失去比較多,還是收獲比較多,相信惠玲的答案,應該是後者。

參加選美西洋劍賽
充實自己學更多東西


要形容惠玲過去4年的生活,相信可以用6個字,即積極、精彩、幸福來形容。

她積極是因為她沒有一直在充實自己,通過換工作來使自己能學習更多東西。

在2004年,她帶著羞澀的心情和親友滿滿的祝福,作了一次她22歲之前從不敢做的事,就是報名參加馬來西亞華人殘障協會舉辦的第一屆輪椅選美賽。

參加選美賽贏得愛情

那場比賽,她不僅從全馬18名參賽者當中脫穎而出,贏得第一副姐,也贏得一段幸福的愛情;賽後不久,她和賽會中的業餘攝影師相戀。

於2006年11月份,她參加在我國舉行的第九屆遠東及南太平洋殘障運動會(FESPIC Games)的西洋劍比賽。

挑戰自己學潛水

同年10月份,她還挑戰自己去學潛水,在她想像中,要學潛水對她來說遙不可及,但她做到了,她能享受在西巴丹島潛水的樂趣。

她還能在一次培訓營中,參與“飛狐”遊戲;從一個山頭吊鋼絲到另一邊的山頭。

這一切經歷,惠玲心裡甜絲絲,因為她有一名愛她的男友,在她背後默默為她作好所有准備工作和用具,並給以最大的精神鼓勵與行動上的支持。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8.07.15

摘自:星洲日报




這是惠玲參加第九屆遠東及南太平洋殘障運動會的紀念品和戰利品,除了這些,還有一樣最珍貴的,那就是留在她記憶裡最美好的回憶。



對殘障人士來說,要潛水並非易事,可是惠玲(左)在男友的協助下做到了;她能潛下海底22呎,欣賞水底裡美麗的世界。



惠玲在輪椅選美賽中獲得第一副姐榮銜,她個人很滿意這張照片。照片中的惠玲看來是不是充滿自信?從笑靨中,可以看出她已走出車禍造成的心靈傷痛。



惠玲目前在一間健康護理中心擔任詢問櫃台服務人員。



惠玲(坐輪椅)雖然下半身不能動彈,可是她仍勇於進行各項挑戰和嘗試;有一次她在一個生活營里看到有“飛狐(FLYING FOX)活動,她也想一嚐在高中飛躍的滋味。

Wednesday, July 9, 2008

體能輸人知識不能再輸

殘障女生開公司自立

她從小就很用心唸書,因為她知道殘障人士在體力和活動方面都輸給健全者,只有在知識上能夠胜出,因此她在學習上無論遇到甚麼困難,都會咬緊牙關去克服。

她是23歲的尤琳荔。從訪談中可以感覺到外表看似性格文靜柔和,其實外弱內剛,尤其她在中學時,遇到種種的困難,都一一克服。

她在中四那年,一次背部很痛,求診時醫生指她脊椎側彎,壓住了心臟和肺,醫生要她多抽時間躺下,不要長時間坐輪椅,否則有生命危險。

可是為了準備明年大馬教育文憑考試,她不想影響學業,所以即使身體再痛,她仍堅持一如以往般繼續溫習功課,可能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吧!最後她還是熬去了,順利完成中學課程,至今身體也無恙。

向同學借筆記

雖然在生病那段日子,她暫時沒有辦法去上課,可是她沒有放棄,仍向同學借筆記來慢慢抄,自己練習。

熬過了身體痛苦,中五那年,她又遇上問題,即所住的伊甸殘障中心出現一些變動,沒有交通工具送她去上學。

重大困難多發生在中學

她探听很多德士公司,可是每天來回的費用都很高,慶幸遇到貴人,身邊朋友答應協助,才暫時解決燃眉之急。

尤琳荔遇到的許多重大困難和美麗的回憶都在中學時期發生,那段時間也是磨練她成長的重要人生部份。

在旁陪伴成長
媽媽是重要“推手”


尤琳荔有一名很偉大的媽媽,媽媽在她背後默默付出,是她成長的重要“推手”;推動她四處去學習,無論是她從家鄉到檳城唸中學或現今在吉隆坡工作,媽媽都隨行照顧。

媽媽為女兒考駕照

早在琳荔還在家鄉唸小學時,媽媽就已為她設想到未來唸中學時可能遇上的交通問題,於是在琳荔唸6年級時,媽媽毅然決定去考汽車駕照,以便將來可以駕車載琳荔去上學。

后來,雖然琳荔去了檳城唸中學,住在伊甸殘障中心,中心有車子載送,尤媽媽的駕駛技術沒派上用場。

直至中心沒有辦法再載送她去上學,尤媽媽才再去複習隔了好多年沒有駕駛的技術,以便自己駕車載送。

尤媽媽是40歲左右考車,接近50歲再去複習駕駛。琳荔在學習路上沒有放棄,她媽媽怎能放棄,即使是年齡已屆中年,學習能力比較弱。

對媽媽感到愧疚

因為有一名偉大的媽媽在旁陪她一路成長,琳荔除了感動,她還有一份愧疚。

“我還有一名哥哥和一名姐姐,為了照顧我,媽媽把所有時間都放在我身上,甚至在我中學時,陪伴我到檳城求學,與在吉打家鄉的爸爸和哥哥姐姐兩地相隔,沒法照顧他們。”

“爸爸是我中五那年考試時期突然病逝,當天剛好是母親節。”

爸爸逝世當晚琳荔沒有在,無法看到父親最后一面,也基於母親要長期照顧她,與父親兩地相隔,聚少離多,爸爸逝世令琳荔感覺到對母親有一份愧疚感。

常用言語打擊信心
遺憾中學校長不友善


琳荔很感謝小學校長對她的關懷和照顧,至於對中學校長對殘障人士的不友善態度則感得遺憾。

“中學校長看不起殘障人士,他常用言語打擊我們的信心,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校內還有另2名殘障人士,校長的態度令我們很難受。”

她感謝小學校長給她機會上課,當時只要遇到問題,校長都會協助她,包括安排到在底層課室上課,課室又靠近洗手間,並經常借書給她閱讀。

琳荔在中學畢業後,就到吉隆坡綠野殘障自強職訓學院唸資訊課程,畢業後直接留在學院工作,較後出外到一間稽查公司上班,去年12月份,在雙福支持下,與幾名殘障朋友開設現有的網頁設計公司。

盼往廣播方面發展

在今年4月份,她還被挑選在AI FM和美門聯合打造的一個中午時段節目擔任廣播員。

此節目主要是探討殘障人士的課題,喚醒社會人士對殘障人士的關注和了解。當時除了她之外,還有3名殘障人士也受邀擔任廣播員,每人負責一個月,整個節目單元共有4個月。

尤琳荔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往廣播方面發展,她曾和幾名殘障朋友報讀聲學閣唸廣播。

選擇再做殘障人

如果上天給你一個一切重來的機會,讓你選擇是否要做一名殘障人士,你的答案是甚麼?

一般人應該都會選擇做健全的人,但是尤琳荔卻選擇再做殘障人士,因為殘障的身軀讓她得到更多的祝福和啟示。

她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殘障的程度能輕一點。

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尤琳荔覺得殘障人士更應該擁有受教育的權力,只有知識才能改變殘障人士的命運。

所以,自小她就很喜歡唸書,一直以來她的成績都很好,只是礙於經濟能力問題,所以她沒有辦法唸大學。

儘管如此,中學畢業後,她有報讀商業管理課程,過後又到吉隆坡唸電腦課程。過去至今,相信未來也是,她從沒有放棄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機會,這是她積極的人生態度。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8.07.09

摘自:星洲日报




尤琳荔。



去年杪,在雙福資助下,尤琳荔與幾名殘障朋友開設一間網頁設計公司,他們租下一個公寓單位做辦公室。這種作業方式讓他們可以較輕松,累了就休息,不會太操勞。

Tuesday, July 8, 2008

協助殘障成員賺取生活費

美門上門回收舊物

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資源回收活動詳情:

可回收資源:汽水鋁罐、舊報紙、雜志、書本、塑膠容器(油桶、沐浴露罐和洗頭水罐等)、鐵罐、紙皮、鋁罐(汽水罐)、舊電器及舊電腦。
無法回收資源:衣服、玻璃、木制品、日常垃圾。
聯絡方式:該中心633 3037或彭國平013-399 3367
地址:21,Taman Mambau Baru,70300 Seremban。

(森美蘭‧芙蓉)家裡有舊物要丟棄?先別亂丟,您可通過這些“垃圾”來行善,只需撥一通電話,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就會免費上門替你處理可作回收的舊物,既能協助殘障人士,又能清理一些舊物,何樂不為?

為了協助殘障成員多一個就業機會,以及開拓中心營運開銷,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已從今年1月開始展開資源回收活動,該中心將通過回收再循環物件,來達到自助助人目標。

目前,負責資源回收工作的是該中心一名半身癱瘓的成員彭國平(34歲),他也藉其殘友身分以身作則,為環保盡一份責任。

黃秀萍:提供殘障成員就業機會

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負責人黃秀萍告訴《花城》,該中心進行資源回收主要目的,是提供殘障成員一個就業機會,讓他們依靠自己的勞力,來賺取生活費。

她披露,殘障朋友尋找工作并不容易,老板們總是擔心殘障者無法勝任工作,而婉拒聘請他們,造成他們失去工作機會。

殘友彭國平獲40%津貼

她補充,由於上述問題依然存在,該中心於是從今年1月便開始落實資源回收工作,讓彭國平負責這項任務,後者也以此自食其力。

她說,該中心每月在資源回收上所賺取的補貼,都會把其中40%當作津貼發給彭國平,以示鼓勵,其餘60%都納入該中心基金內。

她表示,該中心之前都有在進行資源回收工作,可是并不是全面的進行此活動,只是偶爾透過教會及朋友收取舊物,從中賺取盈利。

“如今,由於看到殘障朋友的需要,我們才開始公開進行此活動,畢竟他們不能長期依賴社會人士和教會的資助,來維持生活。”

黃秀萍表示,若回收地點靠近該中心,彭國平就會親自駕著電單車前來收取;若是在萬茂新村以外,而且貨量太大,該中心就會派出義工駕著貨車,陪同彭國平進行工作。

先從萬茂及芙蓉新城附近做起

至于偏遠地區,在缺乏人力與交通資源下,她希望有意協助的公眾,能先把舊物賣出,再把獲得的費用轉交給他們,“我們先從附近花園做起,就像萬茂及芙蓉新城等地,以待一切穩定下來才擴大回收範圍。”

該中心目前僅依靠教會或朋友通知才爭取到一些客源,但為了擴大回收範圍,他們已開始沿戶派發傳單,“不過,目前我們得到的反應并不理想,看來還得加把勁。”

21歲遇車禍半身癱瘓
彭國平只想自食其力


彭國平披露,他是於21歲那年遇上車禍而成導致半身癱瘓,手腳及右眼都受到影響,以致很少老板肯雇用他。

他說,他是於3個月前加入美門殘障中心,不久前曾有一間公司表示愿意聘請他,但看見他手腳不太靈活,最終改變主意。

他表示,他不是要為老板添麻煩,只是想依靠自己能力賺錢,如今有了這份資源回收工作,讓他覺得人生踏實,日子過得很有意義。

摘自:星洲日报




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已開始進行資源回收活動,但反應不見踴躍,希望能獲得公眾的響應和協助。



彭國平雖然半身癱瘓,但仍堅持以回收資源來自食其力。



為了提供殘障者就業機會,芙蓉美門殘障關懷中心全面展開資源會所活動,左起是黃秀萍,右是彭國平。

Thursday, July 3, 2008

Timely lift for the disabled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for the Disabled received a welcome boost when the management staff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club Camberwell visited the foundation's Petaling Jaya Centre recently.

The visitors spent about an hour with some 20 disabled residents of the centre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pain encountered by the disabled each day. The residents were also treated to a fast food meal arranged by the staff of Camberwell.

The visitors also brought a RM12,000 donation from the club in Damansara Utama. Camberwell Club senior operations manager Tia Eng Seng handed over a mock cheque for the amount to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executive director Sia Siew Chin.



Yummy: The residents enjoying the treat.

Also present at the cheque presentation ceremony was Camberwell deputy general manager for business development, Alex Chai.

Tia said the donation was part of the club’s on-going charity programme to reach out to the less fortunate.

“We are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charity work of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which has helped so many disabled people,” Tia said, noting that the foundation had expanded over the years and now had six centres.

“We are truly happy to be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is noble cause,” he added.

According to Sia, the donation will be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lift in the Petaling Jaya centre, which is estimated to cost RM84,000. The existing lift is in bad condition and may pose a danger to its residents. Sh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more companies would come forward to help fund the new lift.



Welcome aid: (From left) Chai, Tia and Sia (fourth from left) with some of the residents at the cheque presentation ceremony.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is dedicated to giving the disabled an opportunity to live an independent lifestyle that is integrated with mainstream Malaysian society as much as possible.

Established in 1995,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Petaling Jaya Centre has 40 disabled residents aged between six to 60 years old. The centre provides training in living, working and social skills,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mobile therapy and other services. Concepts of independent living are used to train the disabled to live independently.

Those who wish to help and donate to foundation may visit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Petaling Jaya Centre at No. 92, Jalan SS2/24, 47300 Petaling Jaya, or call 03-7873 6579 for more details.

Source : The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