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0, 2005

如果,時間能倒流(二)

人物:黃招慈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者




他,總是羨慕在草地奔跑的孩子,他,本是一個四肢健全的灌藍高手,可是他現在卻是坐在輪椅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者──黃招慈。

12歲那年,黃招慈被莫明細菌感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感染,自此,他的生命多了一張輪椅。他突然從一個蹦蹦跳跳的小孩突然變坐輪椅的殘障小孩,所有的事都“假手於人”,使他無從適應。長期坐在輪椅導致臀部剛縫好的傷口再度潰爛,情形惡化。1997年動手術,1986年輟學,沮喪,萌起輕生的念頭。

他常問自己活著有什麼希望?之後,他關上了心門,不愛說話,變得十分消極。

“叔叔是天使”

有人說,在你最絕望的時候,上帝會派天使到我們的身邊點燃希望。招慈的叔叔就是他的天使。他和叔叔很要好,小時候常一起打球、打乒乓,所以兩叔姪的關係格外好。叔叔的關心和陪伴,終於把悲觀的他從死亡邊緣帶回來了。

“那時的我不敢讓爸媽看到我的難過,不想讓他們擔心,總在他們面前逞強。叔叔猜到我的想法,自動安排時間接近我,聽我說心事。他的鼓勵,使我的生命萌起希望,加上信仰的支柱,我變得更堅強了。”

“拖累妹妹,我過意不去”

每回大人帶招慈到大排檔吃飯時,別人會投於異樣眼光,讓他很不舒服。之後再也不跟爸們出去吃飯。把行動不便的小孩留在家,大人一定不放心,於是一定留下一個妹妹與他作伴,照顧他。
“其實我很過意不去,感覺自己拖累了妹妹,他們本來可以出去,卻因為我要留下來一起看家。”

坐上輪椅,並不是隨心所欲,想到哪就滑到哪,出門前總要想想待會經過的地方會不會有石階,是否造成“行走”的困難。每次出門都必須多想一些事,漸漸地,他也不出門了。

在大部份華人的眼裡,做壞事的女生才會生出“不正常”小孩,所以,帶著招慈出門的媽媽也免不了被別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但是,為了小孩,媽媽還是忍下來了。

“謝謝您們的愛”

“感謝您們沒放棄我,家裡有個殘障的小孩,讓你們遭受許多不平等的眼光,但們還是堅持,把我扶養長大。在整個感染病菌的過程,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一直記在心裡。

記得我剛患病時,大小便失禁,都是您們幫我洗澡、穿衣、抱我上輪椅下輪椅,凡事都由你們代勞,不必操心,雖然沒說,但我感激。謝謝您們的愛。”

後記

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醒來,身體突然動彈不得,四肢不聽使喚,我們會否像他們一樣,依然可以保持一顆不死之心,繼續好好生活?原來,變化無窮的生命,可以激發超乎想像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們走出生命的幽谷,迎向陽光。 (星洲日報/副刊‧文:陳莉莉‧2005/10/20)

摘自:http://www.sinchew-i.com/article.phtml?artid=200510200208&data=scnews&spid=187569

如果,時間能倒流(一)

人物:邱麗芳
車禍導致胸部以下完全癱瘓




“如果時間能倒流,我希望車禍從未發生過。我並不是害怕面對殘障的事實,而是承受不起朋友死亡的痛苦。”

邱麗芳,22歲,因一場車禍導致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她是老么,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以為萬千寵愛於一生,可是,家人好像都有忙不完的工作似的,每個早出晚歸。除了和媽媽還可談兩句外,從沒真正接觸過講話粗氣的父親。所以,從小,麗芳喜歡往外跑。

中四那年,只有L駕照的朋友不理媽媽的反對,一意孤行,騎車載她回學校參加運動會。結果,回程中被大卡車撞倒,這一撞不止把麗芳撞成癱瘓,也把朋友的性命一併撞走了。

媽媽說,警察以為麗芳死了,為她蓋上白布。幸好同村的人經過,發現她的手指還在動,馬上告訴警察,她才被送進醫院。不然,她該被當作屍體送去太平間了。

“我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只記得醒來時問媽媽幾點了,我要去學校上課。然後又睡了過去。就這樣睡了又醒,醒了又睡,這2個多月,我不曉得自己發生什麼事,只感覺別人很熱我很冷,別人很冷我卻很熱。”

之後,她帶了臀部的一個大傷口回家。

“醒來後,變成活死人”

“看著媽媽整天忙著為我洗傷口、洗澡、穿衣、吃飯、給我喝水、還不斷按摩和扳動我的手腳。我的腦袋一片空白,還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

同樣的動作,母親重覆了半年以上的時間,皇天不負有心人,女兒終於醒了。

“醒來以後,我被迫面對終身殘障的事實。我從一個喜歡自作主張的年輕人,變成一個凡事需要依賴別人的活死人。我什麼都做不到,不能自己梳頭髮、不能自己刷牙、不能自己吃飯喝水、也不能自己大小便……”

“我希望可以回到學校上課,於是嘗試看書,結果發現我無法翻開書本,也無法拿筆寫字。那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原來我已經失去了一切。”

“到了美門,生活有了目標”

後來,她到了美門,看到很多同是坐輪椅的朋友,但卻過著和我不一樣的生活。於是,她的頭腦又開始活過來了,開始探索周圍的一切,嚐試了解身邊的事物。

她被安排到馬大醫院做物理治療及定制適合的配備,然後在八打靈系統學院學習電腦設計。在美門的鼓勵下,她於去年替一位智障的孩子補習,掀開人生的另一種體驗。

麗芳想讀書的念頭一直潛伏心裡,於是,她今年初以私人考生的身份報考大馬高等教育文憑(SPM),並在義工的協助下準備考試。考試當局也批准她使用電腦作答。

“雖然我沒有把握會及格,但在這過程當中,我學了很多,也讓自己的生活有了目標。”

“一直以來,我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坐在輪椅上生活,而是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任性和頑固導致朋友死亡。我很內疚,不能原諒自己,想跟他說對不起,但是,沒有機會。如果時間能倒流,我希望車禍從未發生過。我並不害怕面對殘障的事實,而是承受不起朋友死亡的痛苦。”

“我一直無法快樂起來,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於是,在一次的課程中,把心裡的痛和美門的朋友分享,原來我從來沒饒恕自己,反而以‘承受懲罰’的方式過每一天。”

在朋友的鼓勵下,麗芳開始回憶當時發生的每一件事,開始接納這只是一場意外,也原諒自己當時的無知。同時,更給友人的母親寫信祈求原諒。雖不知道對方收到信後有怎樣的反應,但麗芳還是寫了。

“我已經做了我應該做的,發現,有些感覺慢慢從心中釋放了,心裡變得比較輕鬆。”

她說,每個人都有一些不敢或不願意面對的事情,也習慣把它深藏在心裡,以為這樣可以埋葬一切。可是,心裡的問題若不勇敢的處理,就無法從問題中走出來,也無法愛自己。

“對未來充滿憧憬”

麗芳把想說的寫進信箋,持著勇氣,把所有的歉意裝在信封,一併投進信箱。結果,以為沒回音的信,卻捎來了好消息。對方家人的原諒及慰問,使麗芳心裡的死結因此解開了。

她開心說,他爸爸是我的老師,老師說沒有人想這事情發生,請我不要責怪自己,並且要好好生活。他還告訴我,2年後退休喔!我已經完全從陰霾走出來了,對未來可是充滿了憧景的呢!

摘自:http://www.sinchew-i.com/article.phtml?artid=200510200208&data=scnews&spid=187569

Monday, October 10, 2005

萬茂新村雙層店屋水壓不足

老人殘友打水苦

(芙蓉訊)水供不足的問題何時了!民間的怨氣衝天?

由於水供出問題,造成水壓低,水力不足,上不了水槽,萬茂新村雙層店屋的居民,已深受其害,老人必須從店外水喉盛水,再搬上住家2樓;同排的美門殘障中心的殘障人士,更須拖拖拉拉,把盛滿食水的水桶拖進屋內,供洗刷用途,苦不堪言!

萬茂新村雙層店屋位於高處,水壓原本已經很低,往往低處用戶盛夠水後,水才慢慢升至高處,然而近期情況,愈來愈嚴重,雖然店屋外的水喉已有水供,但卻上不了二樓的水槽。

這處20間店屋,大部份樓上都有住戶,這些住戶上星期開始,每天都得搬運沉重的水桶上樓供洗刷用途,往往需要數小時才能把足夠的水源搬上樓,對於年輕人來說已非易事,對於老年人來說,卻不是鬧著玩的。

這排店屋最後一間單位是美門殘障關懷中心,中心裡有五、六位殘障人士,雖然位於底層,但是水壓無法把水泵入住家,殘障人士只能到店屋外盛裝水源,再用繩子把水桶扯起,並拖到廁所洗刷。

居民不介意政府實施配水制,只是希望水務局在開水管“放水”時,顧慮到他們的情況,把水喉開大一些,讓水力足以泵上高處,他們也不必為水供,忙得頭昏腦脹。

樓下有.樓上沒

在這處居住15年的廖天妹(65歲)指出,由於水壓太低,水上不了樓上水槽,居民惟有用桶把水搬上樓,她還特地購買一個大水槽,置放在店屋外五腳基上,以便盛裝水源。

“我們擔心還沒把足夠的水搬上樓時,水供就停止了,所以我就買了這個水槽來盛裝。”

她說,這處的大多數居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這數天來都得為搬水而忙,因為即使有水來,也只是樓下水喉有水,樓上滴水未上。

須用水桶搬上樓

陸亞英(52歲)從店外的水喉,接駁長長的塑膠水管至樓上住家,由於水壓太低,偶爾水不能輸送到樓上,因此仍然必須用水桶把水搬上樓。

她表示,這五六天來,水無法輸送到樓上,對居民造成極大不便。

搬水累壞老人家

蕭運麟(61歲)每天花費四五個小時搬運水至二樓住家,對於上了年紀的他來說,這些天來的問題,是一種大折磨。

“我和太太兩人住在這裡,兩個人都這麼老了還得搬水,真的很辛苦,可是不搬水也不行,我們都要用水,不然洗刷怎麼辦?”

他說,每天中午1時許,他就得一桶一桶水地從樓下搬至二樓,一般上來說,需要下午五六時才搬完,

殘障人倍感辛苦

美門殘障關懷中心的鄭雅桃表示,制水對該中心同仁來說是難上加難,因為該中心的5個朋友皆行動不便。

她說,由於單位裡的水喉有時滴水不出,他們只有從店屋外的水喉盛水,再把水桶拖進沖涼房洗澡。

“我們坐輪椅,也沒有力拖盛滿水的水桶,只能半桶半桶地拉,非常辛苦。”

低處住家情況較好

新村居民劉先生及陳貴妃指出,由於他們的住家位於低處,所以情況沒有高處居民來得糟糕,不過依然試過兩三天沒水來的情況。

“一般上來說,是隔天配水,可是也試過兩三天沒水,我們只能省點用,也沒有辦法。” (星洲日報/花城‧2005/10/10)



廖天妹特地購買一個大水槽置放在店屋外以盛裝水。



萬茂新村雙層店屋位於高處,水壓很低,樓上居民苦不堪言。



由於水壓太低,上不到樓上水槽,鄭雅桃及其他殘障朋友,都必須到店屋外水喉盛水。



盛了半桶水後,鄭雅桃用繩子把水桶拖拉進屋內使用。



蕭運麟每天花費數小時,搬水到樓上供洗刷用途。

摘自:http://www.sinchew-i.com/article.phtml?artid=200510102471&data=scnews&spid=187569

Tuesday, October 4, 2005

More plans to boost volunteerism

By SUSAN TAM

THE success of the inaugural “Be an Angel'' campaign to promote volunteerism has prompted organisers to plan for a second instalment next year.

Co-organiser Hati.org.my representative Kok Hee Poh said more than half of the campaign’s participants had agreed to return next year.

Last Sunday, 28 able-bodied participants received their “wings,” which symbolises certificates of acknowledgement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hroughout the 10-month campaign.

Kindergarten teacher Lisa Yong said the campaign should serve as an activity for those who “complained a lot or claim that they have many problems.”













The graduates of the 'Be an Angel' inaugural campaign.

“This group of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volunteer under this campaign and work with welfare homes, shelters and other organisations for the disabled or underprivileged. They will realise that their problems are minor compared to those faced by the less fortunate,” she said.

The 28-year-old said she had initially taken many things for granted but realised otherwise after working with this community.

For wheelchair-bound 35-year-old Chan Ming Lai, he said the volunteers had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campaign.

Chan, who is from the Beautiful Gate Foundation, said the campaign was successful and hop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would continue to volunteer not only at the foundation but other organisations as well.

Foundation director Sia Siew Chin said the participants, who were from different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provided much needed help for the disabled community.

“For example, we now have plans for Autocad training for the disabled and this was made possible through some volunteers who are engineers by profession,” she said.

The volunteers had to first attend a camp at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in April to give them an insight into volunteerism and tips on how to work with the disabled.

Phase Two of the campaign, called “Angels-at-Work”, required volunteers to sign up to work 15 hours over a period of two months in any organisation of their choice.

Upon completion of the 15 hours, the volunteers would be given their “wings” and a certificate to acknowledge their contributions.

Source : http://thestar.com.my/news/story.asp?file=/2005/10/4/central/12188698&sec=central